出  處:中國醫藥研究叢刊

出版年度:中華民國98年12月 第28期

作  者:林昆宏

單  位:中國醫藥研究發展基金會

 

大腸激躁症之中醫治療

昆宏

普濟堂中醫診所

 

    

 

大腸激躁症是一種常見的以腹痛/腹部不適伴隨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徵的胃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多發生於青壯年,該病缺乏解釋症狀的形態學變化和生化異常。現代研究其病因和發病機制、迄今尚無定論。但與患者心理、精神等因素有關,是一種較為典型的心身疾病。

大腸激躁症在中醫學裡並無此病名,但依據其臨床表現可歸納屬於泄瀉下利腹痛飧瀉”之範疇,病在肝脾兩臟,《素問、靈蘭秘典論》:肝主謀慮,中醫認為精神情志由肝調節,若情志所傷,肝失疏泄,肝氣橫逆,克犯脾土,則導致肝脾不和、脾的運化失常,而出現腹痛、腹鳴、腹瀉等。

 

關鍵字︰大腸激躁症、中醫

 

 

 

 

 

 

 

 

   

大腸激躁症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種常見的以腹痛/腹部不適伴隨排便習慣改變為特徵的胃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多發生於青壯年,該病缺乏解釋症狀的形態學變化和生化異常。現代研究其病因和發病機制、迄今尚無定論。但與患者心理、精神等因素有關,是一種較為典型的心身疾病

據研究顯示大腸激躁症在西方國家人群的發病率為5-24%,尤以女性為多 目前西醫對該病主要是採取改善症狀的療法,針對腹瀉或便秘來給藥,如抗痙攣劑、止瀉劑、安神劑、肌肉鬆弛劑、及高纖劑、通便劑等。但因沒有一種藥可改善所有腸道激躁症的不同症狀,因此療效欠佳。由於大腸激躁症患者常合併一些精神症狀,因此三環抗憂鬱劑(tricyclic antidepressant, TCA)不管在慢性疼痛的緩解和對周邊腸道敏感度的改善都有顯著的效果。 但是TCA藥物作用慢,必須在連續使用2-3個月方知其效果,且副作用較大,因此目前傾向只使用於有長期嚴重反覆症狀的患者。另外針對5-HT(5-hydroxytryptamineserotonin)拮抗劑或協同劑也能有效的緩解IBS症狀,但也因副作用的問題還在持續的研發。2006在羅馬召開的世界胃腸病會議上對羅馬診斷標準再次制定的慢性功能性胃腸道疾病的羅馬診斷標準進行了修改,在此次修改中,更加強調胃腸功能和動量、感知、中樞神經、腦腸軸及腸神經網絡的關係。而中醫理論認為,肝主疏泄,主調節精神情志和促進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則人的精神舒暢,情志調達,脾胃的升降有序,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反之,則會導致抑鬱、焦慮的情緒,並且影響脾胃的升降功能,橫逆犯脾,形成肝強脾弱,肝脾不和的病理機制,因此由病在肝脾兩臟做立論思考,期待為治療大腸激躁症提供一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一、IBS的中醫病因病機

IBS病人常發生神經質、情緒激動、不安焦慮和抑鬱等心理異常。IBS病人的精神因素可概括為三種:1.精神病(抑鬱、焦慮);2.性格異常(憂慮等);3.不良的環境因素(生活、職業等)。有學者觀察到IBS病人中80%有影響其症狀發作或加重的精神因素。而中醫學理論認為肝主疏泄,喜調達而惡抑鬱,具有調節精神情志,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而情志可以影響脾胃功能,如《素問陰陽應向大論》所謂思傷脾;《靈樞本神》所謂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毛悴色夭,死於春。因此一旦憂思惱怒,焦慮緊張等情志失調,則會導致肝氣鬱結,肝失疏泄,肝氣橫逆,克犯脾土,而導致本病的發生,如張景岳所說:凡遇怒氣便作泄瀉者,必先怒時挾食,致傷脾胃,故但有所犯,即隨觸而發。從肝脾二臟之病也,蓋以肝木克土,脾氣受傷使然。此乃肝實而脾未必虛而肝木克犯脾土之象,及肝鬱犯脾,木旺克土之病因病機。又思慮過度是IBS發病的常見病因,此即為脾虛肝鬱、脾氣虛弱,為另一個主要病因病機。《脾胃論脾胃盛衰論》曰:思慮過度,耗傷脾血,損傷脾胃。在脾胃損傷的狀況下,脾氣虧耗,升降失司,運化失健,導致久瀉不愈。由此可見,情志失調是基本病因,肝氣鬱滯、肝脾不和為主要病機。

IBS臨床表現與肝脾的關係

IBS臨床表現為慢性反覆性症狀且持續數週或數月,臨床上常見三大類症1.慢性無痛間歇性腹瀉2.慢性間歇性腹痛與便秘3.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有時大便中帶有黏液。一般診斷標準必需排除器質性病變,而且除了以腹痛、腹瀉、腹脹及便秘為主,還需伴有全身性神經官能症狀。此病的臨床描述可歸納屬於泄瀉 下利腹痛飧瀉之範疇。《醫方考》說:瀉責之脾,痛責之肝,肝責之實,脾責之虛,脾虛肝實,故另痛瀉,此乃由於脾胃素虛,或原有食滯,或有濕阻但尚未發病,因情志失調,憂鬱惱怒,傷及肝脾,肝氣疏於疏泄,橫逆犯胃乘脾,脾胃受制,運化失常,痛瀉病生。又肝氣鬱滯,氣機不通,不通則痛,如醫學入門》所言腹中之痛,稱為肝氣……木鬱不達,風木衝擊而賊脾土,則痛於臍下故常見腹痛的發生。葉天士所云:肝病必犯土,是侮其所勝也,克脾則腹脹,便或溏或不爽。因此善怒多思之體,情志每不暢達,怒則氣結於肝,思則氣鬱於脾,一染雜症,則氣之升降失度,必產生胸痞、脅脹、嘔惡;若氣壅於大腸,結滯不行,則大便秘結,排出不暢;氣鬱結於肝,則木鬱不達而腹痛。

三、IBS的中醫治療證型與方藥

IBS病因病機與其情志失調、思慮勞倦最為密切,中醫認為與脾氣虛弱、肝鬱乘脾有關,而其病位在腸。方善光提出IBS辯證論治的分型及治療,有1.肝氣乘脾型:主證為常因抑鬱惱怒或精神緊張而發病或加重,腸鳴矢氣,腹痛即瀉,瀉下不多,瀉後痛緩,伴下腹拘急、胸脅脹滿、噯氣少食,便下黏液,方用痛瀉要方加減,常用藥物組成有炒白朮、炒白芍、防風、陳皮、柴胡、香附、木香、元胡、茯苓、厚樸、川楝子、生甘草等。2.脾虛肝旺型:主證為大便時溏時瀉,或臨廁虛掙乏力,挾有黏液,便次增多,腹痛隱隱,體倦乏力,納差面色無華,方用參苓白朮散加減,常用藥物組成有炒白朮、山藥、扁豆、砂仁、陳皮、薏苡仁、炮薑、木香、柴胡、烏梅、焦三仙、紅棗、炙甘草。3.肝脾不和、寒熱夾雜型:主證為久瀉,便下黏膩,或夾泡沫,或腹瀉便秘交替,便前腹痛、腹脹、腸鳴,得便即寬而停久又作,方用烏梅丸加減,常用藥物組成有炒白朮、烏梅、細辛、黨參、補骨脂、制附片、炮薑、川連、川柏、茯苓、甘草等。史成和以舒肝理脾法結合情志調理治療腹瀉型IBS,方用痛瀉要方合四君子湯加減。歸衛東以健脾溫中法治療IBS,方用理中湯和痛瀉要方。張衛星以調和肝脾法治療IBS,方用逍遙散合用痛瀉要方

 

   

IBS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上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IBS屬多因素的生理心理疾病,其病理生理學基礎主要是胃腸動力異常和內臟感覺過度敏感,而造成這些變化的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由於患者常伴有焦慮、激動、抑鬱、恐懼等情志異常表現,而引起副交感神經紊亂,誘發或加重胃腸道動力障礙及分泌功能失調。目前尚未有一種藥物能完全緩解全部症狀,治療以對症治療為主,但臨床效果並不十分滿意。

中醫認為IBS病在肝脾兩臟,以肝失疏瀉調達導致脾胃升降失常,或瀉或秘或腹痛。因此施治時舒肝健脾並用,舒肝時用逍遙散、四逆散等方舒肝解鬱,再合用腸胃道調節方,如脾虛久瀉時用參苓白朮散,七味白朮散等,肝氣犯胃乘脾,脾運化失常痛瀉病生用痛瀉要方加減,如此標本兼顧,肝脾同治,共奏舒肝理氣健脾止瀉之功。除此之外,《景岳全書》指出:若思鬱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願遂,多難取效”因此,在應用藥物治療的同時,強調情志調理,保持良好的心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心胸開闊,不自尋煩惱,積極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即可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腸易激綜合症的共識意見,中華內科雜誌,2003429)︰669-670

陳貴廷、薛賽琴。最新國內外疾病診療標準。北京:學苑出版社,1992 289

尉秀清、廣州是居民IBS及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學調查,中華內科學雜誌,2001408):517-520

羅金燕,學習羅馬診斷標準,最近功能性胃腸病研究,中華消化雜誌,20062611):762-763

Guthrie E,Greed F,Dawson D,et al.A controlled trial of psychological treatment for the irritable bowl syndrome.Gastroenterology,1991;100(2):450

鄭雲浩,李徵。腸易激綜合徵的診斷體會。山東醫藥,1996365):50

方善光。腸道易激綜合徵從肝論治。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31(3)278-279

史成和。舒肝理脾法結合情志調理治療腹瀉型易激綜合徵48例。山西中醫。2004204):14-15

歸衛東。健脾溫中法治療易激綜合徵30例總結。湖南中醫雜誌。2004203):13-14

張衛星,王巧明。調和肝脾法治療易激綜合徵臨床觀察。中華中醫藥學刊。2008264):855-856

 

 

 

諮詢專線:886-2-2826-4071#310 ∣ 傳真:886-2-2823-4326 ∣ 郵政劃撥帳號:19122421 ∣ eMail:ctmd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