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相長:怎樣做學術領導人

To learn from teachingthe way to be an academic leader

Chieh Fu Chen

 

 

 

感謝 韓濟生院士、范少光主編、林志彬編委的垂青,邀我在我國最重要的生理學期刊生理科學進展>,寫出一些自己從事教學、研究、行政工作的遭遇及心得,希望對後學有所助益。

 

家世

 

我祖籍福建晉江,祖父陳廷虎是前清秀才,廢科舉後,習中醫,育有六子,家父陳志英為么兒,家父七歲及十二歲時,先祖父、先祖母相繼去世,家父曾在中藥房當學徒、學記帳,至馬來西亞當錫礦及橡膠工人,幸得老闆賞識,提拔為會計人員,方有時間自修讀書。抗戰前返福建,以同等學歷在廈門集美師範及警官訓練班受訓,1939年與同為集美師範畢業之家母蔡玉潔結婚,外祖父蔡乙戎為基督教長老會牧師,我1940年出生於安溪,那時 胡適是中國最有名學者之ㄧ,外祖父盼望長外孫將來也是學者。可惜的是,家母說,裹腳的外祖母送我去幼稚園,我竟比他老人家早溜回家中。外祖父及家母都喜歡看小說,外祖父講聖經裡的故事給我聽,也講了後來我知道出自平江不肖生所著《江湖奇俠傳》的故事。家母一邊翻《木偶奇遇記》的插畫書,一邊講給我聽,那時我一直希望有仙女當我姊姊,至今我仍喜歡買書看書。抗戰勝利前,搬回祖居河市浮橋鄉,抗戰時的家鄉更窮,我看過母親的手,在翻攪臼中的稻子時,被石捶撞得血花四濺。二妹出生於1945年,家母產後因失血及調養不好,而長期臥床,而五歲的我要煮稀飯餵妹妹,到河邊洗尿片。

我共有二位弟弟,大弟弟二十歲時逝世,有三位妹妹。家父1950就辭警官而從商,他做過的生意很多,如開印刷店、文具店、紙批發商、賣蜜餞、煤、牡蠣、豆腐乳、釘紙盒、鹼,但全都失敗。那時全家八口只靠家母小學教員的薪水維持。1960年代開始代理鋁的銷售,剛好那時台灣經濟開始發展,我的弟弟、弟妹、妻子,共同投入鋁的經營,而進入小康。我有二位兒子,一位女兒,長子在美國加州大學學數學及經濟,並獲企業管理碩士,長媳學國際貿易,育有一子。女兒學畜牧,女婿學藥理學,在醫學院任教,育有二子。小兒建築系畢業,在英國獲企業管理碩士。父親12年前在八十八高齡去世,母親今年九十四歲,由內人及弟妹輪流照顧她的生活起居。雖然幼年過著不是富裕的日子,但身為長子,受雙親特別的關注。大弟的去世,使我感觸人生的無常,親情勝於名利。求學過程中,我的表現只是平平而已,但研究所畢業後,我從事教學及研究,因有家中的支持而可專心,並逐步發展。所以我以為,天份高而在求學過程中一帆風順,是令人羨慕的。但是人生的路,不只在求學階段,而在校時間以後的數十年,自己的理念及堅持,尤其有圓滿家庭為後盾,才是個人發展的本錢。

 

受教及機遇

 

我於1946年隨雙親至台灣,輾轉在台灣中南部之虎尾、新營、台南、斗六等地讀小學、中學、高中。高中畢業後,考入自上海遷至台北的國防醫學院,讀了二年醫科、四年藥科,於1965年畢業。後在台南空軍服務,並認識就讀成功大學後為妻子的林千惠,1967年考入國防醫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專修藥理學,指導教授是畢業自協和醫學院的 李鉅教授,研究題目是"心理藥物對大白鼠游泳行為的影響",測定的變數是大白鼠游泳時的「定位時間」(Orientation time),及「游泳時間」(Swimming time)。老鼠是不喜歡水的,我訓練老鼠在長4.87公尺,寬25.4公分,深45.7公分及水深30公分的游泳池中,將老鼠在起點以背著終點的方式置入水中,游向有踏板,可以讓它爬出來的終點。「定位時間」是大白鼠置入水中到它轉身向終點前進及在游泳時猶豫迴轉的總時間,這時間代表大白鼠的空間判斷、學習、記憶。「游泳時間」表現大白鼠迴避行為,體力、四肢協調力。不游泳表示喪志或徬徨。除了游泳池,只需要跑馬錶、藥物、注射用針筒及大白鼠而已。我研究所畢業後,周先樂教授指導我從事藥物對貓脊動物 (Spinal cat) 之神經傳導作用的影響,用的儀器是記錄刺激背根後,在腹根表現出來的神經電位的示波器、照相機、及連接二者的反射器。1970年時,反射器大約需要美金一千五百元,而我只用台幣二十元的黑色光面塑膠板就代替了。也做過中藥止痛、降血壓、鎮靜作用的篩選,用的儀器都很簡單,將近四十年來,實驗用儀器、設備及經費日益昂貴,所以現代的研究主持人要想辦法節省,如和不同實驗室的同仁在犧牲大白鼠後,計畫同時利用它的血管、心臟、腸道、肝臟、腦部等器官做實驗。1981年我到美國猶他大學生理系,在Woodbury, D.M 周先樂教授指導下作有關癲癇的研究,如測定在癲癇時不同離子、酸鹼度、碳酸酐酶,不同ATPase活性的改變,及藥物的影響,另在美國NIH做過hipocampns slide 的實驗。我很幸運,在台灣最好的藥學系及生理系接受訓練,除了指導教授 李鉅,留我當教職的 蔡作雍院士,在國防醫學院、陽明醫學院及猶他大學長期指導我的 周先樂教授,極力支持我從事中藥研究的陽明醫學院首任院長 韓偉教授,第二任院長 于俊教授,任命我當教育部中國醫藥研究所所長的 毛高文部長,及我任所長時,鼓勵我的 陳立夫、李國鼎及 蔣彥士資政,都是我的機遇。幾十年的研究,我最大的感觸是,好的學生才是真正能驅動老師,使老師提升自己的最大動力。 

 

行政及服務

 

我於1969年開始在國防醫學院當助教、講師,至1975年升任副教授,這段時間,除了帶大學部學生做實驗、授課、做研究、替老師整理文件、寫報告,還管理動物房,管理工友。1975年五月開始,協助新成立之陽明醫學院的生理學科及藥理學科的籌設,十一月正式至陽明醫學院藥理學科任副教授,1978年至1988年先後任藥理學科主任,藥理學研究所所長,及協助傳統醫藥研究所和生物藥學研究所的成立。19884月起任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所長,至20042月退休,這段時間是臺灣經濟最發展的時代,中國醫藥研究所組織條例經八年時間完成立法過程,研究大樓經九年建築完成,爭取到160公頃國家藥園用地,與加拿大亞柏塔大學、哥斯大黎加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浸會大學建立良好合作關係。在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舉辦多次中藥研討會。邀請中國大陸生理學、藥理學、中醫藥學者至臺灣參觀訪問。我也鼓勵我服務單位的同事帶職進修攻讀學位。對臺灣中藥從事人員展開全面的訓練,受訓學員近8,000名。訓練傳統整復員近1,000名,以發揮現代終生教育的理念。

本人擔任過天然藥物學會、台灣藥理學會、藥學會、生理學會、毒物學會之理事長、常務理事、監事,及考試院典試委員、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醫學教育委員、衛生署醫療政策審議委員、救國團青年獎章審查委員。曾任中醫藥雜誌主編十五年、亞太平洋藥理學雜誌、台灣藥學雜誌、臨床藥學雜誌編輯及色層分析雜誌(J.Chromatography)、生化及生物物理(Biochem. Biophy. Acta.)、天然物雜誌(J. Nat. Prod.)、生命科學(Life Sci.)、藥理學近貌(T.I.P.S.)審稿人。另外擔任過國際東洋醫學會理事、榮譽會長,主辦第十二屆國際東洋醫學會,主辦及協辦多次在香港、台灣、上海、成都等地海峽兩岸中藥研討會。

 

教學工作

 

我在國防醫學院、陽明醫學院、中國醫藥學院、文化大學、政治大學、中原理工學院教過書。陽明醫學院成立以來,我除了藥理學還教過生物學、化學、分析化學、生理學實驗課。我帶過神經科學、生物化學、藥理學、生理學、傳統醫學、生物藥學研究所的碩、博士班研究生。年輕時上課先寫好講稿及掛表,練習恰好在五十分鐘或一百分鐘上完課。之後準備卡片、寫好大綱,在黑板上寫出關鍵詞而直覺的控制授課時間。幻燈片,我不多用,因為幽暗的燈光,知識性傳授的藥理課,容易使學生昏沉。而現代的簡報檔 (Power point),修改及增加資料方便,畫面生動、色彩引人注目,已經無法阻擋。可是如果遠距離教學用它,則比較不容易培養出想像中大學的學術氣氛。

大陸及台灣,近年提升教育水平,所做的方法很多,如設立更多的各級學校,改善為小班次教學及加強啟發的教學方法。希望訓練學生能具有解答問題的能力,要求或強迫大學的合併,用心是良苦的,但我知道,所有企業的合併或併購,除了大藥廠外,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失敗的。

至於大學的合併,由於本來不同學校的研究人員,變成一個學校後,發表的論文數量,因為相加而增多,其實本質上並沒有改善。大學本來是要培養社會的精英份子,隨著近代終生及普及教育理念的興起,大學也負責訓練專業及服務人員。可是太快速的擴充,訓練的人就不踏實。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臣 李國鼎資政就反對大學過度增加。以前做大學校長的條件是,做過三年教授並有行政歷練,現在則是因為沒有那麼多可以做大學校長的人,所以副教授也可以。做過教育部長的 朱滙森先生就說過,教育是百年大業,太快的改變,都是危險,而造成的不好結果是無法挽回的。怎樣在變和不變中取得平衡,使國家穩定的進步,是從事教育工作者要細心考量的。

 

研究

 

至目前,有我具名的論文416篇,大部分是刊載於用英文撰寫的國際性學術期刊的中藥研究,另有專論31篇,書6本及主編11集「台灣中醫藥研究論文摘要」。學術論文的量是不少,可是質方面仍大有不足。在台灣,碩士班學生希望二年內畢業,博士班則要三至五年畢業,如果對學生要求太緊,則以後學生不敢來。另外台灣研究支助單位,早期只支助一年期研究,這都是造成研究重量不重質的結果。我發表的中藥研究論文,早期是生物活性的篩選,再而研究藥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或藥理作用及作用機轉,進而研究部分純化的中藥的作用。最早研究中藥的動機是,在臺灣,無論在基礎醫學、儀器設備、資訊、經費上,若要研究國際上熱門的題目,我們的競爭力是遠落國際水平的,而只有地區性的疾病及中藥,在取材上有方便之處。分離中藥藥效成分,而研究其生物活性,心中存的想走西藥新藥開發的路子。而研究中藥部分純化物,是發現有些中藥的部分純化物,其毒性比藥效成分低,藥度強度強,而且更經濟實惠。另外,我的一位學生及後來的同事 蔡東湖教授,當初專心於研究中藥給藥劑量及時程的合理性,而研究中藥藥效成分的藥物動力學,他工作勤奮、精力及創造力旺盛,是全世界利用微透析法研究藥物動力學最有成果的學者之ㄧ,這是我的論文中有不少中藥藥效成分動力學成果的原因。

我研究時程最久、研究層次最廣的中藥是吳茱萸,和我一齊從事這工作的有江貴珍、周正仁、林正一、林麗純、邱文慧、翁芸芳、楊行義、楊禮明、董明兆、廖志飛、蔡東湖及黎世源等教授。我們發現吳茱萸含有升血壓成分synephrine及降血壓成分dehydroevodiamine (DeHE)evodiamine (Evo)rutaecarpine (Rut),及鑑定出七種新的aceptophenones,及7-hydroxyrutaecarpine的化學結構。三種降血壓成分之作用、與抑制心肌、升高血管內皮細胞鈣通道、及刺激一氧化氮之釋放,抑制血管平滑肌之鈣通道有關。吳茱萸及DeHE抑制腸蠕動。DeHE抑制吞噬細胞RAW264.7被干擾素及內毒素誘導之transcriptionaltranslational層次的一氧化氮製造,而Evo則因抑制干擾素之早期signaling作用。吳茱萸粗提取物對動物具有止痛,抑制探搜行為,及抑制活動性。大劑量更抑制四肢之協調。至於DeHE,我們在動物實驗發現它具降體溫作用,對於對老年癡呆可能有幫助。DeHEEvo均具降體溫作用。DeHEEvoRut的藥物動力學,及對不同藥物代謝酶的影響,及與其他藥物併用的影響,我們也有深入研究,例如我們發現,DeHERut口服給藥後,血中之濃度甚低之原因並非吸收不好,而是代謝快所致,其代謝物之化學結構也加以鑑定,並以人工合成。1995年我們也報導過Rut與其人工合成衍生物之抗癌作用。我因研究中藥而得過多次台灣國科會獎助、得二次慶齡醫學獎,及在2000年我因對中藥,尤其吳茱萸之研究,而獲選為第四屆立夫中醫藥學術獎的得獎人。另外羅馬尼亞醫學科學院聘為榮譽院士。在研究中藥部分純化物上,其出發點是慢性病及老化有關的疾病,其致病因素是複雜的,所以無法只用一種藥物就可有效處理,而中藥或方劑,其成分是複雜的,如果在千百年來的經驗上,加上現代藥物品質管制的方法,則中藥或方劑粗提取物或部分純化物之應用,在療效及經濟上,應該比使用單離的成分更好。例如我們的研究顯示()對β-amyloid引致之神經毒性,無保護作用的抗氧化成分quercetinprobucol能加強植物雌性素apigenin的神經保護作用。這就是現代藥理學上所說的加強作用(potentiation)。()人參之非主要皂苷對兔陰莖海綿體具最明顯之舒張作用及增壓作用。這與一般所認為的,人參增強性功能,是主要皂苷所引起的,不盡吻合。()粉防己之部分純化物,其抗發炎、心肌保護,抗高血壓,及抗心律不整作用,比粉防己素高,且毒性低。所以,使用粉防已部份純化物比用其純化物更為合理。()吳茱萸之部分提取物,在大白鼠,其抗敗血症作用優於其主要藥效成分。所以我認為研究品質確定的中藥及方劑的藥理作用,是除了研究單離成分外,另一方向。

 

感想

 

道德經說「道,可道,非常道」,而禪宗所重的是非經文字、語言,直訴心靈的頓悟。我們做研究的,要的是提出證據,清楚地解釋它的意義。這彼此似乎有矛盾。做研究是要探索新知,是一種不求功利的高貴情操,如果有所成就,不只是要努力,堅持、及慧根,更要有機運()。但研究做久了,會瞭解生命及宇宙太神祕了,我們所做所為只不過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而已。

以前做研究的人,並不考慮功利,近來,功利的考量逐日增加。但是太注重眼前的功利,可能會斷送更可能的遠景。

從現在的證據顯示,大約七萬年前,住在非洲現代人的共同祖先,人數約數千人,他們向北移動,只要二千年,皮膚、毛髮、外形就會改變成白種或黃種人,至今已繁殖到了六十多億人。中國人所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人類彼此的戰爭是災難。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的增加,天然資源過度使用,造成的環境破壞及資源不足,及避免戰爭,是人類急需克服的大問題。

現代醫學之進步有目共睹,其精細處傳統醫學無法相比。而現代醫學發展的代價是昂貴的。一個新藥的研發費用高達十億美元左右,耗時逾十年,使得全世界六十三億人口中,約有一半因貧窮而無法享現代醫學之福。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北美洲三億人口(全世界人口之百分之五左右),所用西藥的費用佔全世界百分之卅六,日本人口只佔全人類之百分之二,用西藥達百分之十七。如依此比例,中國的藥物市場似乎還有很大空間,但是事實上我們不管現在或將來能如此利用藥物嗎?中國人口逾十三億,如依北美及日本的用藥標準,很可能全國除了吃藥看病,其他建設都沒辦法做,所以研究中醫藥,不只是學習現代醫學精微之處,而更要講究如何妥善利用天然資源,以照顧更眾多的人類。

我任陽明醫學院藥理學科主任、藥理研究所所長及中國醫藥研究所所長約三十年,使我知道好的學生、傑出的同事,是最好鞭策自己的力量,更使我瞭解一個學術單位的領導人,最重要的工作,不是追求自己個人的名利,而是安排更好的研究環境給後繼的同工。

我國現代研究中藥的先驅陳克恢(K.K.Chen),他就感謝他的指導教授C.F. Schmidt,在發表麻黃素研究成果的論文時(Chen K.K. and C.F. Schmidt:Ephedrine and related substance, Medicine, 9:1-117,1930),將K.K.Chen列為第一作者。而美國藥理界的先驅,也是J.E.P.T.的創辦人John Jacob Abel說過「比最偉大的發現還了不起的事,是廣拓後者發現的大道」(Great even than the greatest discovery is to keep open the way to future discovery)。這是身居學術研究機構的主持人要學習的。

實驗室內的儀器及所利用的科技日新月異,所以不要只訓練學生如何利用儀器設備,而要讓他們建立信心,發揮解決問題的能力,更不要長期自行指導研究生,而要與不同更年輕的學者共同為之。

好的學生,是要從本質上去挑選,再進一步培養,世界上知名的學府最重要是有好的學術自主氣氛,更要充足好的師資及學生,如英國、美國的高等學府向全世界招生,再而用全世界最通用的語言教學,及有好的獎學金制度。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好的學生目前仍然足夠。但是師資的來源要設法擴充。用中文教學對中國學生固然方便,可是對外國學生則是很大的障礙。獎學金則需要能維持學生甚至小家庭的生活才可。

有學生對我說,中藥的研究成果,很難被好的學術期刊接受刊載。我的看法是,這越來越容易了。用英文寫文章,或許是一個障礙,但是能修改英文的人很多,所以這不是大問題。主要的問題是,你的研究有沒有新發現,而且你自己認為新發現,它的邏輯(推論)是否正確。例如,很多中醫、中藥的稿件,甚至刊載在不是好的期刊的論文,經常在前言中,說中醫、中藥在中國使用很久或很多人使用,所以一定是有用的。這就是邏輯上訴之於歷史或訴之於群眾的謬誤。另外,實驗時,所用的實驗動物,或實驗次數足夠嗎?統計方法對嗎?例如很多臨床實驗,只提到治療效果提高百分之幾,而沒有顯示實驗的誤差,也沒有計算二組或多組實驗結果間差異的統計意義。

我的經驗使我以為促使研究機構發展之因素為:一、科技及資訊之獲得,而在網際網路發展的時代,困難度已很低;二、活動國際化,與外界(產、官)之交流,擴大與其他學者、機關學校、國家的合作。近來在中國舉辦的國際性學術會議增加,這是進步的動力之一;三、純學術與實用並重,但要清楚實用是建立在學術的基礎上;四、要有一流的研究才力(才),良好的人力配置(包括不同項目科技人員、不同水平、不同年齡之人員)及培育,其實一個機構經常只要少數傑出人員,就會改變了機構之實質及聲望,研究機構主持人,要做的事是使不同天份、興趣的同仁發揮所長;五、良好的設備及支援系統,減少研究人員在研究工作以外之煩惱,減少規定;六、充足之研究經費,這是主持人及重要幹部,這是主持人及重要幹部要去爭取的;七、好的研究主題,良好的合作精神及熱烈的學術氣氛;八、努力發表研究成果於好的學術期刊,在投稿審稿過程中,可以學習到更多的觀點,更應該注意的細節,即使被退稿了,也必須用心依審稿人之建議或看法,補實驗或修改內容,再送另一期刊;九、對研究的鼓勵,不可平頭式;十、機關首長經營的關鍵在掌理「人事」及有效無私的運用「經費」。其實,運用「人事」及「經費」的目的,在於使機構內的「人」能充份發揮才能,使「經費」之運用,達到最大邊際效果。而成功的關鍵在於良好的管理,以使每一工作人員知道他的工作除了對自己,還要對誰負責,工作無法完成時要接受什麼處置;十一、其機關首長要設法提供研究人員工作的機會、環境,以提升他們的知識及工作能力。要預測可能的危機及應付危機,而不可退縮,輕率地放棄責任;十二、在如何用人及聘用新人方面,要瞭解,工作人員的能力及表現,決定機構的前途。所以對擬聘用的人,要知道該人所接受的訓練、已有的成就,要瞭解該對機構之「使命」及「目標」有何幫助,當「目標」達成後,能接受新「目標」的挑戰嗎?要知道該人的性格(堅持、彈性、待人、合群、接受命令、與人之默契、獨立性)及品行(有高尚的情操、廉潔、但不要太有極端的政治性及宗教性、及自以為是正義的化身)。需慎重考量推薦信的份量,要有足夠長的時間,以觀察真正性格及品行,先看表現,再看發展之潛能;十三、領導人本身,要下達清楚而不瑣碎的命令,說清要求同事完成某一項工作的時限。用人之長處,用行動表達感謝,不要只看人的缺點。分權負責、功勞歸於部下,不強調自己。下屬有合理要求,要想辦法達成。訓練自己的溝通能力,聆聽他人,以交換思考。瞭解自己的重要性及不重要性。對事不對人,除非必要,不要立刻反應、立刻做決定。推銷及提高機構的知名度,爭取經費。

 

退休生涯

北美的土著年老時,自行到郊野結束自己。過去,中國的老人在農閒時,以乞食來減少家庭的負擔。而一個家庭或團隊也要考慮如何讓一位長者有被借重、尊重而不對自己失望。以一個已退休的人,我想,老人如何自處及如何對待老人是需要講究的,這樣才會更緊密的薪火相傳。麥克阿瑟將軍說過:「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退休以後,蒙很多學生、同事、朋友繼續關懷,讓我逐漸退隱,更讓我感激。

 

諮詢專線:886-2-2826-4071#310 ∣ 傳真:886-2-2823-4326 ∣ 郵政劃撥帳號:19122421 ∣ eMail:ctmd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