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處: 中國醫藥研究叢刊
出版年度: 1999
期  別: 第二十期 p.81~p.82
作  者: 陳祖裕
單  位: 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
 

肝癌的診治

肝癌的診治

  肝癌佔國人癌症死因的首位 ,每年均有數千人因肝癌過世 。由於肝癌早期罕有症狀 ,每當患者發生症狀時多已發展至疾病的末期而早已失去治療的機會 ,存活時間常不及半年 。因此如何預防及早期診治肝癌是國內臨床醫學界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要早期診治肝癌便要對肝癌的高危險群作定期篩檢 。慢性 B型肝炎 、慢性 C型肝炎 、酒精性肝病或其他原因引致之肝硬化等患者都較一般人容易罹患肝癌而需要接受定期篩檢 。檢查項目除肝功能檢查外還要加上血清甲型胎兒蛋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 。甲型胎兒蛋白是目前診斷肝癌之最好的 「腫瘤標誌」,患者中約有八成為異常上升 (> 2 Ong/ml)。但此標誌仍不夠理想 ,因為除了有兩成患者呈正常值之外 ,在肝癌小於三公分的患者 (通常是較有機會治癒的病例)有一半或以上甲型胎兒蛋白呈正常值。為要彌補此一缺失 ,便要加上腹部超音波檢查 。目前超音波解析度甚佳 ,小於一公分的腫瘤常可被發現 。然而 ,超音波檢查亦有一些限制而非完全可靠 ,如靠近橫隔膜的腫瘤 、患者過度肥胖 、腸氣過多 、肝實質粗糙 、浸潤性腫瘤及檢查者經驗不足等都可能造成遺漏 。因此 ,合併使用超音波及甲型胎兒蛋白檢查作為篩檢 ,可增加早期肝癌的診斷率 。
  除了甲型胎兒蛋白及超音披檢查外 ,有時要加作電腦斷層掃描 、磁振造影 、血管攝影 、lipIodo;對比電腦斷層掃描 ,二氧化碳對比超音波或超音波指引肝癌組織生檢等 ,以確定診斷 。
  肝癌的治療 ,目前仿似手術切除最有機會治癒 ,然而 ,手術切除的條件是患者肝功能良好且腫瘤侷限於肝臟的一側 ,對於大多數肝癌患者而言常不符合手術的條件 。對於無法手術的患者仍有其他治療方法 ,目前國內較常使用的是所謂的 「栓塞治療 」,全名應為經導管動脈化學栓塞療法 。是將導管置入供應腫瘤的動脈 ,首先注入抗癌化學藥物至腫瘤 ,然後再將供應腫瘤的動脈作栓塞 ,使腫瘤一方面遭受化學藥物的抑制 ,另一方面因缺乏血液供應而壞死 。但由於將動脈栓塞亦會造成相當程度的肝臟損傷 ,固患者的術前肝功能不能太差 ,且供應肝臟養分的男一條血管一門靜脈不能有腫瘤侵犯 。這種療法除常用於不宜手術而肝功能尚佳的患者外 ,亦用來治療曾經接受手術切除肝癌而腫瘤復發的病人 。
  此外 ,還有一種被認為有效而常用的肝癌療法一局部注射療法 ,此療法是利用超音波指引 ,將具有能將腫瘤腐蝕的物質直接注入腫瘤中 ,使腫瘤發生壞死 ,最常被使用的物質是純酒精 。但由於純酒精在腫瘤組織的擴散力有限 ,故常須多次注射 ,且腫瘤大小宜在三公分以內 ,數目宜不超過三個 。對於較大的腫瘤,有人建議可先做栓塞治療,若有殘餘腫瘤再加以純酒精注射 。在日本 、香港及台灣等地 ,已開始有研究者改以擴散力較強的冰醋酸為注射物質 ,效果似較佳 ,但仍待進一步證實 。局部療法除了使用純酒精或冰醋酸注射外 ,亦有人使用冷凍療法 、微波療法及電化療法等 ,初步評估顯示療效亦佳 ,但不如注射療法簡單及方便 ,故這些療法僅限於無法接受手術切除亦不合於栓塞療法及注射療法的患者 。
  至於放射治療 ,由於電腦定位及劑量計算的進步 ,已較從前增加療效及降低副作用 ,可用於單獨或合併治療 ,然而 ,其真正角色與定位仍有待評估 。化學療法一向療效不佳 ,近年研究者仍為尋求更佳的抗癌藥物組合而努力 。而在手術切除腫瘤後再加上輔助性化學治療是否能降低癌症的復發 ,亦仍裡研究階段 。至於免疫療法及激素療法之效果至今仍末確定 ;近年曾引起研究熱潮的基因治療 ,則距臨床試驗還有一大段距離 。此外 ,肝臟移植亦會被視為治療肝癌的方法 ,但此手術並不合用於範圍較大的肝癌 ,一般認為只適用於合併肝衰竭的小肝癌患者 。
  雖然肝癌的療法不斷在研究發展 ,但能改善患者存活準的根本方法是早期診斷 ,故對慢性肝病的防治及發展出更佳的篩檢策略更是不容被忽視的目標 。

 
諮詢專線:886-2-2826-4071#310 ∣ 傳真:886-2-2823-4326 ∣ 郵政劃撥帳號:19122421 ∣ eMail:ctmd01@gmail.com